第一次在加密货币论坛看到满屏的“HODL”时,我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——这年头连英文单词都能拼错还理直气壮?后来才知道,这个看似滑稽的词背后,藏着币圈老韭菜的血泪哲学。
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。一个网名叫GameKyuubi的老哥,灌了几杯威士忌后在比特币论坛发帖吐槽:“老子每次买卖都踩错点!现在币价暴跌,女朋友在酒吧嗨,我却在电脑前当傻X……” 一激动,把“holding”打成了“HODLING”。没想到这个醉醺醺的错别字,瞬间戳中了全球韭菜的痛点。
为什么大家疯狂认领这个错误? 说实话,我觉得特别真实。就像我朋友阿凯,2017年比特币涨到2万美金时没卖,暴跌到3000刀时整个人蔫得像被霜打的茄子。但去年他结婚买房的首付,居然全靠当初“装死”没抛的那几枚比特币。用他的话说:“短线操作?我连股票APP密码都记不住,不如老老实实HODL!”
这个词后来还被脑补出更热血的含义:Hold On for Dear Life(为美好生活坚守)。别以为只是口号,它直接催生了实操策略:
- 定投党每月工资到账就买点币,管它涨跌;
- 囤币党把私钥刻在金属板上埋后院,生怕手贱卖出;
- 甚至连“HODL币”这类项目都冒出来了,主打“持币生息”功能——虽然我个人觉得有点行为艺术。
当然也有人吐槽这是自我安慰。去年某交易所暴雷时,我见过一个玩家在群里哀嚎:“HODL五年,一朝归零!” 但有意思的是,他骂完又补仓了,理由是:“当年没卖GameStop股票后悔半辈子,这次我认栽,但更怕错过下一个奇迹。”
或许HODL的精髓从来不是盲目死守,而是在噪音中保持自己的节奏。就像那个经典段子:2014年说比特币是骗局的人,和2021年喊“再不买就错过”的可能是同一批。而真正赚到钱的,往往是那些暴跌时还能开玩笑说“今晚泡面加火腿肠,庆祝资产缩水”的家伙。
下次看到市场暴跌,不妨打开GameKyuubi的原帖再读一遍。那些语法混乱的醉话里,藏着币圈最朴实的智慧:承认自己无法预测市场,反而是一种清醒。
(小贴士:想体验HODL心态?先拿小额资金试水,就当付个“情绪管理学费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