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语用 白嫩 被罚40万,品牌如何避开营销雷区?

2025-07-07 0



💡 ​​一、案例警示:为什么“白嫩”一词让企业栽跟头?​

2024年,椰树集团因广告语中使用​​“白白嫩嫩”​​搭配性感图片,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为 ​​“违背公序良俗”​​,罚款40万元。类似“操白嫩”的词汇在影视推广中也可能触发审核风险——这些词看似吸引眼球,实则踩中了《广告法》第九条红线:​​禁止使用含有性暗示、物化特定性别的语言​​❗️

​关键点​​:法律中的“公序良俗”如何定义?
简单说,就是广告​​不能挑战社会主流价值观​​。例如:

  • ✅ 合法:描述产品功效(如“保湿提亮”)
  • ❌ 违规:暗示身体部位变化(如“喝出白嫩曲线”)

⚖️ ​​二、3步避坑法:这样用“白嫩”才安全​

​1️⃣ 词义切割:区分“描述”与“暗示”​

  • ​安全用法​​:
    • “成分含XX美白因子,改善暗沉” (聚焦成分功能)
    • “使用后肌肤透亮有光泽” (客观效果描述)
  • ​高危雷区​​:
    • ❌“让你像她一样白嫩” (物化女性/男性)
    • ❌“白嫩触手可及” (性暗示联想)

​2️⃣ 场景适配:绑定合规用途​

用途示例合规性
​护肤品​“提亮肤色,改善粗糙”
​食品饮料​“口感细腻,质地醇厚”
​影视宣传​“主角追寻美白真相”
​擦边营销​“白嫩诱惑”❌罚款40万!

​3️⃣ 权威背书:用数据替代主观词​

  • 错误:❌“皮肤白嫩如新生”
  • 正确:✅“实验证明:93%用户28天肤色提亮1.5度”(附检测报告)

🌟 ​​三、独家洞察:品牌营销的未来法则​

广告语用 白嫩 被罚40万,品牌如何避开营销雷区?​流量≠销量,合规才是长效生意!​​ 椰树集团虽因“擦边广告”屡次被罚,但2023年营收仍达50亿。其核心秘诀在于:

  • ​争议转化​​:将“土味审美”转化为品牌记忆点(如经典红黄包装)
  • ​底线思维​​:在合规框架内玩创意(如联名瑞幸的“椰云拿铁”仅突出包装设计)🔥

​小白必读​​:新品牌如何平衡流量与风险?
记住公式:​​科学宣称+场景化表达+第三方验证=低风险爆款​
例:不说“喝出白嫩”,改说“XX研究所认证:连续饮用28天肤色透明度提升20%”


💎 ​​结语:跳出“白嫩陷阱”,做聪明营销人​

当你想用某个敏感词时,先问自己:

​“这个词离开当前语境,会不会让人想歪?”​
如果是,立刻换词——因为罚款永远比流量来得快!

相关文章

骑师收入有多少?他们能赚多少钱?
如何入门投资?投资应该从何开始?
报税需要挣多少钱? 多少收入才需要报税?
一根黄瓜的百变用法:从美容到养生全解析!
治疗师收入多少? 治疗师的薪资水平如何?
消防员收入可观吗?消防员是否值得报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