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听到不少家长朋友还有小朋友自己都念叨过:这周零花钱就10块钱?买袋薯片、几包小卡片好像就见底了,根本不够花嘛!说实话,每周10块钱,听起来确实不多,但我发现,只要用点小小的“分派法”,让孩子自己体验一下管理的感觉,这10块钱还真能“变大”,花得更有意思,甚至能培养不错的习惯。
我见过很多聪明的孩子和家长用过一个挺实用的法子,说穿了就是把这10块钱划分到三个“口袋”里:
- “必要开销”口袋(比如5元): 这笔钱就是用来满足那个小馋虫或者解渴的。也许是课间买瓶水,或者周末奖励自己一包小零食。关键在于,得是真正“需要”的、计划内的花销,而不是随手看见就买。
- “存起来”口袋(比如3元): 别小看这三块钱!周复一周地存下来,可是一笔不小的“意外之财”。专门准备个小罐子或者小钱包放这笔钱,目标嘛,可以是为了心心念念的玩具、一本贵点的书,或者…嗯,没准儿哪天有更重要的用处?存钱看着罐子越来越满,那个成就感挺真实的。
- “小小奖励”口袋(比如2元): 这俩硬币完全属于自由支配范畴!也许是表现不错给爸妈省心了,也许是帮忙做了家务,也许是坚持了一星期的某个好习惯。你可以用来买张新贴纸,或者周末请自己吃个甜筒——花起来特别坦然,因为是靠“表现”挣来的犒赏。
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吧。邻居家的小明,以前总觉得钱不够,10块总是一下子花完,然后要么跟家长嘟囔,要么盯着喜欢的东西买不了。后来他试了这个方法,开始学着存他那3块钱。结果呢,过了差不多三个月吧,他竟然用存的零花钱,加上一点点生日的红包余额,自己买到了一个惦记好久的航模!拿到东西那天那股兴奋劲儿,别提了,比爸妈直接买给他强烈多了。关键还是在于,那个存钱的过程确实帮他自己掌握了安排和忍耐。
所以说,10块钱也许不多,但用好这个小法子,让钱花得明明白白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“管理”的乐趣和“存钱”带来的那份小小的自豪感。试试看?备好三个小口袋或者三个信封,这周末就和孩子一起操作起来!花得有数了,才不会总抱怨“不够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