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和刚入圈的朋友吃饭,她哭丧着脸说:“花半个月工资买的球星NFT,现在连交易按钮都找不着了!” 这场景我太熟了——三年前我第一笔NFT投资,也差点被“限量发售”的噱头坑得血本无归。
说实话,现在NFT市场看似热闹(总市值冲到48亿美元了),但新手上路最容易栽在三个地方:
1. 把“稀缺性”当万能保险
C罗代言的NFT够稀缺吧?结果用户集体诉讼索赔10亿美金!稀缺≠值钱,关键看是否有实际应用场景。比如Parallel Network的NFT预言机更新后,BAYC猴子能直接当游戏装备用——这种能“干活”的NFT,价格波动就小得多。
2. 轻信“永久存储”承诺
去年有件特吓人的事:35%的NFT因为存在中心化服务器,说没就没了!后来我学乖了,买之前先上Web3.0专用引擎查存储地址(推荐nftsearch.site),确认文件绑定了IPFS分布式存储才下手。
3. 跟风大佬操作
特朗普NFT晚宴刷屏那会儿,多少人连夜冲进场?结果呢,这类活动本质是名人流量变现。真正值得跟的恰恰是“沉默动作”——比如OpenSea悄悄把38%的增量押注在游戏道具NFT,这种底层逻辑变更才是风向标。
要是你现在正挑第一个NFT,我的笨办法或许能参考:
先拿免费铸造的测试币玩转交易流程(比如MintSwap主网);
再盯住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——像Oasys和日本SBINFT合作搞的加密足球卡,既能看比赛又能换门票;
最后牢记10%仓位红线:亏光了也不影响吃饭的钱,才叫投资。
对了,最近有读者问我:“AI绘画这么强,NFT会不会被替代?” 个人觉得恰恰相反——AI生成内容越泛滥,真人创作NFT的签名认证就越值钱。上周佳士得拍卖的AI艺术NFT,附加了创作者训练模型的手稿链上存证,成交价翻了三倍!
说到底,NFT不是赌场筹码。把它当成支持创作者的新途径,反而容易淘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