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表弟花69块买了台ITEN 20000mAh充电宝,结果充两次手机就罢工了——这事儿真不算新鲜。我拆过十几款平价充电宝,发现ITEN的内部用料简直是“盲盒”,运气好能碰上良心货,运气差就是一堆回收电芯+山寨芯片。今天咱就动螺丝刀,带你看清百元内充电宝的猫腻!
先看最核心的电池组。拆开这台ITEN外壳后,我第一眼就注意到电芯喷码被磨掉了(典型的翻新操作)。用万用表测实际容量只有标称的58%,连基础国标都达不到。这里分享个实用技巧:买前用手电筒照散热孔!如果电芯是深蓝色(如LG 18650)或银白色(国产A品),安全性高很多;要是看到生锈或焊点发黑,赶紧退!
控制板才是重灾区。我这台拆出来用的是“XX力”方案(深圳小厂公版),充电芯片温度飙到82℃——怪不得充着充着就断电。对比之前拆过的良心款(贵20块但用了英集芯方案),散热片面积大了三倍,还加了过压保护二极管。所以啊,别光看容量数字,重点问客服“主控芯片型号”,听到中科蓝讯、英集芯这类再下单。
最坑的其实是结构设计。ITEN为了省成本,居然用双面胶固定电路板!摔一次就元件脱焊(我同事那台就是这么坏的)。建议你们到手先做跌落测试:从裤兜高度(约70cm)自由落体,如果着地后还能正常充电,说明内部有支架固定——这种起码能用半年。
说实话,拆完这玩意儿我挺感慨:69块的充电宝,厂家真实成本不到30。要是不想踩雷又预算紧,我的经验是盯准出口尾单(比如带FCC/CE认证的库存货),同样容量的ITEN贴牌价能压到55左右,电芯反而更实在。需要具体型号推荐的,评论区喊我拍对比图~